1952年,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即将回国股票要什么条件,大家都聚集起来向他告别。当彭德怀看到一个急匆匆赶来的身影时,他立刻站了起来,主动伸手与那人握手,亲切地说道:“你辛苦了。”那人是谁?他究竟为何能获得彭德怀如此的敬重?这个人正是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。彭德怀为何对他如此尊重呢?大概有两个重要的原因。
首先,洪学智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,而后勤工作在军队中尤为关键且艰巨。虽然志愿军有许多精通战斗的将领,但能把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人却少之又少。洪学智正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作为后勤主管,他要确保在战争中的粮草、武器、装备等能迅速有效地调配,保证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正如一句古话所说: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”彭德怀深知,正是洪学智的后勤保障系统,才确保了志愿军能够在战场上屡次取胜,赢得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。没有洪学智的精心组织,志愿军的胜利可能无法实现。
其次,洪学智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后勤干部,还心细如发、谋事周密。在一次危险的战斗中,正是洪学智的机敏和果敢救了彭德怀的命。那时,美军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猛烈轰炸,彭德怀几乎被炸死。是洪学智见机及时,将彭德怀迅速撤离,才避免了这场灾难。正如彭德怀自己所说:“要不是你洪大个子,我早就没命了。”因此,洪学智不仅在工作上表现突出,在关键时刻也展现了过人的胆略与责任感,令彭德怀对他充满了感激。
展开剩余71%临别时,彭德怀很郑重地对洪学智说:“我知道你忙,事情多,但这次回国,我的病可能没那么简单,之后也许就不能再回来。所以在走之前,我还是想见见你。你有什么事吗?”洪学智心中早有话要说,既然彭德怀主动提起,他也鼓起勇气开口:“彭总,你如果不问,我也就不提了。但既然你问了,我就说了。希望你回国之后,别忘了我们之间的承诺。”彭德怀听后有些困惑:“什么承诺?”洪学智提醒道:“我虽然现在是后勤工作,但我毕竟是军事干部,回国后我还想继续做自己的老本行,您曾答应过我,会支持我换回军事职务。”原来,洪学智所指的承诺就是彭德怀当初的那一诺。
彭德怀稍作沉思,终于记起了这件事,但他也清楚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高于个人。他略显严肃地对洪学智说:“你作为一名党员,应该服从党的决定,作为军人,服从命令是最基本的义务。怎么可以和组织谈条件呢?”尽管洪学智坚持自己的立场,说当时彭德怀亲口承诺过,但彭德怀并没有动摇,他表示:“答应你的事,当然可以变。”这时,洪学智不甘心地继续辩解,但彭德怀一句话让他彻底放弃了:“告诉你,回国后我要是当了总参谋长,你跑不掉,还是得做后勤工作,不干也得干!”这句话说得既斩钉截铁,又带有些许幽默,场面顿时引来一阵笑声,唯独洪学智没有笑。
这或许是彭德怀戎马一生中唯一一次未能履行的承诺。然而,历史证明,彭德怀的这一决策是明智的。回国后,彭德怀并没有担任总参谋长,而是被任命为国防部长,并肩负起了军委的日常事务,成为了全军的“大管家”,掌管着军队的干部和军事资源。尽管如此,彭德怀并没有忘记洪学智的贡献,他对洪学智的支持并未停止。
1954年,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,成为黄克诚的得力助手。黄克诚负责的工作繁杂,洪学智便承担了大部分后勤管理的重任。到了1956年,洪学智正式接任总后勤部部长,成为了这一职务的核心人物。尽管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与后勤工作紧密相连,但洪学智依然凭借自己的能力,赢得了部队内外的认可。1980年,67岁的洪学智再次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长,成为建国以来唯一两次担任此职务的人。
为何洪学智能够如此“独一无二”?这正是彭德怀的慧眼识英才。抗美援朝战场为洪学智提供了最严苛的考验,而他能够有效管理志愿军的后勤事务,证明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出色能力。也正是彭德怀的支持和这段深厚的信任,改变了洪学智后半生的命运,使他与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紧密相连,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。没有彭德怀的慧眼,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六星上将洪学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网之家_无息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股票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