纸上得来终觉浅手机配资平台,绝知此事要躬行!
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
梁启超
先生在《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》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:
直到今日,还是最爱说空话的人,最受社会欢迎!
我们的民族英雄
孙中山
先生也曾说过:
有的人没有本事,只靠嘴上会说就能得到赏识,反而是那些一心工作的科学者们,却因不善言辞而得不到重视,如果没有人去重视这个问题,就不会出现真正的人才。
公元前262年,秦国大军围攻赵国,老将廉颇坚守不战,秦军久攻不下,最终使了反间计才使得赵王撤换了廉颇,并起用了善于兵法的赵括为将。
展开剩余78%于是,历史上空前惨烈的一场战争就此展开了……
公元前260年,秦军进攻赵国长平。当时,负责驻扎长平的是廉颇的军队。期间,廉颇曾率领军队与秦军几次交锋,可都被秦军打败,于是只得坚守壁垒,拒不出战。
对于廉颇的损兵折将拒不出战,赵王显得异常愤怒,他认为廉颇这是心生胆怯了,因此屡次派人责备廉颇。
此时,秦国的应侯范雎见军队久攻不下,于是便派人带着千金去到赵国使用反间计,并宣称:
“我们秦国什么都不怕,就怕赵王让马服军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将军!”
此话传进了赵王的耳朵里,他果然中计了。
作为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,赵括从小酷爱兵法,谈起用兵头头是道,还自以为天下无敌,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不放在眼里。
赵王将赵括找来,问他能否击溃秦军,赵括得意地说道:
“如果秦国要派一个白起过来,我可能还得考虑一下。可如今派来的却是王龁,他最多只是廉颇的对手,要是换作我,打败他却不在话下!”
赵王听了很高兴,立刻就拜赵括为大将,去接替廉颇。
面对赵王此举,蔺相如表示不妥:
“赵括此人只会死读兵书,却丝毫不懂临阵应变,陛下怎能派他做大将?”
然而,对于蔺相如的反对,赵王却不以为意,仍然一意孤行。
公元前260年,赵括率兵到达长平,接替廉颇……
当时,赵括统率四十万大军,声势浩大地来到长平,他将廉颇之前规定的制度全部废除,并下令:
“如果秦国再来挑战,我们必须迎头痛击,敌人打败了,就得追下去,杀的他们片甲不留!”
此时,范雎得知赵括已将廉颇替换掉的消息,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,不禁欣喜不已。于是,就秘密派遣白起为上将军,统领秦军。
白起一到长平,就布置好埋伏,还故意打了几阵败仗。自以为是的赵括不知是计,拼命追赶,直到自己的军队被白起引到了埋伏圈里,才恍然大悟。
只不过,为时已晚。白起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,瞬间切断了赵军的后路,随后又另派五千骑兵,直冲赵军大营,将四十万赵军一分为二。
直到此时,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,无奈之下只好筑起营垒坚守,等待援兵……
谁料,秦国此时又趁机发兵,将赵国派来的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全部切断了。至此,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、外无救兵,饥寒交迫地坚守了四十多天,而兵士们也都叫苦连天,无心作战。
在这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赵括急了,于是他想要带兵冲出重围。
在秦军的万箭齐发下,赵括应声倒地,赵军见主将被杀,再战也无意义,便纷纷扔了武器投降。
面对四十多万降军,白起表示:
“秦国已占领上党,可上党百姓还是不愿归秦,而是归了赵国,赵军一向反复无常,如果不将其斩尽杀绝,恐怕日后会生出大乱!”
于是,白起使用诈术,将投降的四十余万赵军全部坑杀,只是留下了240个年纪尚小的士卒,放其归赵。
可以说,“长平之战”是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战争,也是战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。此战之后,其他的诸侯国也都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,而秦统一中国,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。而此战也留下了无穷的遗憾手机配资平台,其中的原因更是令人深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网之家_无息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股票观点